
圖書信息:
書名: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
作者:(唐)王冰注(宋)林億等校正 (宋)孫兆改誤
版本:明嘉靖二十九年顧從德影宋刻本
函數:一
册數:八
分類:明代子部
重廣補注黄帝内經素問二十四卷(唐)王冰注(宋)林億等校正(宋)孫兆改誤 明嘉靖二十九年(一五五〇)顧從德影宋刻本。框高二十一·八釐米,寛十五·六釐米。每半葉十行,行二十字,小字雙行三十字,白口,左右雙邊。
宋王應麟《玉海》卷六十三《藝文》著錄《内經素問》十四卷,並云“黄帝坐明堂之上,與岐伯上窮天紀,下極地理,遠取諸物,近取諸身,更相問難。雷公之倫授業傳之,而《内經》作也”。
王冰(七一〇?—八〇五)號啓玄子,里居籍貫不詳。寶應中爲太僕令。弱齡慕道,講求攝生,究心醫學,尤嗜《内經》,“於先生郭子齋堂受得先師張公秘本”(王冰《黄帝内經素問序》),自天寶九年(七五〇)至寶應元年(七六二),注成《素問》。另撰《玄珠》一書,以陳其道,此書宋時已佚。
林億(生卒里貫不詳)。宋李燾《續資治通鑑長編》卷一百十四云“丙午以應書判拔萃科,潞州司法參軍江休復爲大理寺丞,張伯玉、林億、閻詢並爲兩使幕職”;元馬端臨《文獻通考》云“嘉祐中光祿卿林億”;明李濂《嵩渚文集》卷八十七云“嵩渚子曰:‘宋熙寧初,光祿卿、直秘閣林億,校諸醫經方書。’”從這些零散材料中,可略窺林億的某些職官履歷。林氏精醫術,治學嚴謹,校正《素問》一書,廣採漢唐書錄古醫經之存世者數十家,或端本尋支,或溯流討源,正繆誤六千餘字,增注義兩千餘條。
孫兆(生卒年不詳),陜人。自言爲思邈後,其父孫用和官太醫令,父子皆爲當時名醫,自昭陵迄於煕豐,無能出其右者。纍官至殿中丞。著有《傷寒方》《傷寒脉訣》。《宋史翼》卷三十七有傳。
《黄帝内經》是現存最早的中醫基礎理論著作,相傳爲黄帝創作,實非出自一時一人之手,約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。《漢書·藝文志》著錄爲十八卷,包括《素問》《靈樞》各九卷。《隋書·經籍志》有南朝齊梁間人全元起注《黄帝素問》八卷,則其時《素問》已非完帙。後經唐人王冰訂補,計有八十一篇,編爲二十四卷,定名爲《黄帝内經素問》。其中《天元紀大論》等七篇所載與《素問》略不相通,宋人疑爲《陰陽大論》之文,王冰取以補所亡。《宋史·藝文志》及宋人晁公武、陳振孫諸家均著錄《黄帝内經素問》二十四卷,無“重廣補注”之名,陳氏《解題》但言“嘉祐中光錄卿林億、國子博士高保衡承詔校定補注”,亦無孫兆改誤之事,大約“重廣補注”之名爲孫氏所加。
《宋會要》載,嘉祐二年(一〇五七)置校正醫書局於編修院,以直集賢院官掌禹錫、林億校理,張洞校勘,蘇頌等並爲校正,後又命孫奇、高保衡、孫兆同校正。先後校定《素問》《靈樞》《難經》《傷寒論》《金匱要略》《脉經》《諸病源候論》《千金要方》《千金翼方》《外臺秘要》等古醫書。每一書畢即奏上,億等皆爲之序,下國子監版行。可知林億等校正本北宋時已經刊行。
此本卷後有嘉靖二十九年庚戌武陵顧從德識語,稱其父“以宋刻善本見授”,“予小子敢遂翻刻”,可知顧氏翻刻之底本爲宋本。書中炅、恒、玄、弦、徵、敬、殷等宋諱有缺筆以避諱者,亦證其確據宋本影刻。卷前有國子博士高保衡、光祿卿直秘閣林億等所上表文,唐寶應元年王冰自撰序文,後列孫兆、高保衡、孫奇、林億銜名四行。卷端署名題“啓玄子次註,林億、孫奇、高保衡等奉敕校正,孫兆重改誤”,均應爲宋本舊式。書口下端宋代刻工名亦一同影刻,故傳世此本若佚去顧氏識語,則頗易誤認爲宋本。如《天祿琳琅書目後編》卷五著錄宋本《重廣補注黄帝内經素問》二十四卷共四部,《書林清話》卷十已疑其爲僞,劉薔《天祿琳琅研究》考證均係顧氏影刻本。民國十一年(一九二二)惲鐵樵所謂“宋本”實爲此本,今亦特予表出。
此本鈐“吳興抱經樓臧”“授經樓臧書印”“五萬卷臧書樓”“陽湖陶氏涉園所有書籍之記”“四明張氏約園臧書之印”“張壽鏞印”等印記,知其曾經沈德壽、陶湘、張壽鏞等遞藏。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。
1)本站发布的所有资源皆为可直接制作成实物线装书的电子文件;
2)请勿使用本站下载的资源从事任何违法违规业务,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!
3)关于电子文件中涉及的字体,请自行分辨版权风险;
4)本站部分资源收集于网络,不保证其完整及安全,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,版权归资源原作者所有!
5)由于拼版和排版会花费大量的劳动时间和精力,所定价格皆为一口价,付费下载皆默认授权当事人使用,若其进行贩卖或恶意传播,将追究其责任!
6)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,我们将及时处理!
7)本站涉及到的视频为调用第三方网站,只做展示使用,本站不储存任何视频!
8)一旦下载皆认为您认同以上观点,不退不换!
原文链接:https://xianzhuangshu.cn/2893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评论0